契機
黃晴渝,34歲,台灣女子的北海道生活,北海道在住11年,FACEBOOK十四萬粉絲團。
履歷不需長,簡單有力,就讓人覺得夠厲害。
「真的真的,這粉絲人數還不算多。以只寫北海道來說人數算是不錯了。我也沒有在意粉絲團人數,只是堅持去寫北海道。寫北海道就是我的專業。」晴渝說。
這是晴渝第一次接受深入的個人專訪。這次的訪問提議,是我提出的。
原因是一直對晴渝我都充滿好奇。我們都做相類似的事情,也在不屬於故鄉的地方打拼。而她,很多努力,不是臉書所能看到的。
「你真的是一個很努力的人。看你個人經歷有很多張資格證書。日本國家旅行業務取扱者﹑小樽案內人﹑北海道觀光MASTER等,你到底是考來做什麼的?」我問。
「天啊!聽到你說這句真的很感動。這些我還以為都沒人留意到。」晴渝說。
那是第一次,我們兩人純粹的私下午餐。雜誌出身的情小姐寫過很多人物專訪,沒做雜誌後很少自己主動提出去寫,因為要寫好不容易。一次一天的訪問,不容易寫好一個人,一個角色。是的,我會說,網絡紅人,是一個角色。大家看到的是這角色討好的存在,我要寫的卻是這一個角色,作為一個人,是怎樣的存在。這個專訪材料,不只是一次的訪問,是夾集多次相見,一直以來我看到的晴渝。
日本營業的生存之道
「日本人曾對我說『黃晴渝你只是たまたま(日文:偶然的意思)成功而已』。對會這樣想的人我覺得很遺憾。這世界沒有たまたま的成功,至少我不是。只是一直以來很努力的去實現一切。其實大部份在日本生活的台灣人﹑香港人都很努力,有時我心想,日本人你真的不夠努力!」很多人認識晴渝就是北海道女孩,她其實還是一間廣告代理店的業務課長。說包裝過的說話,露出營業式的笑容,都是拿手的事情。我不是說晴渝沒有,可是她說話起來意外地十分坦率。
「我從來不是用那種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(日語:請求的意思) 懇求人的方法去營業。我就是實實在在建議各種提案,我不覺我低客戶一等,我和客戶是平等關係。還記得入社的時候,老闆翻開一本雜誌給我看,說這裡一頁賣30萬日圓。『你可以嗎?』我說,我可以。」晴渝邊說邊笑自己當時的大膽無畏。
時間回到晴渝大學畢業的那一年。台灣淡水真理大學觀光系畢業,考獲日語能力試驗N1。
「從小我就知道我不是聰明有天份的人,可我不服輸。只有很努力才能讓自己有安全感及去實現目標吧。從前觀光系時學英文,就怎麼努力都學不太好。我就學多一門日語。大三那一年曾到香川大學當交換生,那次經驗讓我覺得一定要到日本工作,好做為以後工作轉職的跳板。還記得回到台灣參加就職會,來擺展的人還在準備時,我見到需要幫忙放櫈子就主動幫忙,後來應徵時就對上了!」晴渝說。
那就是晴渝來北海道的第一份工作,在小樽的菓子店LeTAo本店工作,令她愛上小樽愛上北海道。晴渝的著作裡,就看到她至今對小樽仍是有特別的情感。
「當時就決心要在日本這一片土地上當一位完全融入的上班族。十年前還不像現在這麼多公司聘外國人,找工作不容易。當時看到現在這間公司的工作內容,就算當時沒有招募外國人,我還是發履歷毛遂自薦了。順利經過中途採用面試,成了正社員。」晴渝說。
我要是老闆,也一定會請晴渝吧。一位優秀的市場企劃和業務,最重要就是「向著機會盡力嘗試」的態度。晴渝的正面思維及積極爭取的性格,可說是天生注入了當業務的魂。
「那時我要撥營銷電話。日本人都是一級級的去接觸,我打電話是直接找社長來接聽。」她說。
第一年晴渝就拿下公司全國年度新人獎。這些年來日本都極需要廣拓海外市場,中港台人士在海外推廣方面本身就是有優勢,還有加上晴渝像一頭牛般的努力。
「能像日本人一樣站在會議上和客戶說著自己的企劃案﹑用日文說講座,這是很努力才能做到的事。」晴渝說。
很多人會說自己的人生很幸運,像晴渝一般,事業有成,結婚生子,也算是傳統社會價值中的人生勝利組,可是整個訪問中她一句也沒曾提及過「運氣」。一路上會有想感謝的貴人嗎?
「我還真的想不到。一路上就是很努力的走過來。」晴渝說。
每次看到晴渝,都覺得她氣勢很強。身高165cm,女孩來說算是長得高,後來就發現她這股氣場來自對自己努力的自信。我說,晴渝,你真的好厲害,都沒有陰暗面的。當業務也免不了應酬吃飯等展露營業笑容,你會累嗎?會想快點回家看女兒嗎?
「你說什麼!你知道最成功的業務就是在跟客戶吃飯時拿到契約。能約客戶晚飯及拿到契約,開心都來不及了。也坦白說,我自覺不是太有母愛的人。當然我是愛我孩子的,但我不是能以主婦﹑母親為生活重心的人。」
晴渝說這番說話的時候,還真的有點被她的坦率嚇倒了。網絡紅人有很多不同風格,搬出家庭走溫情路線的很多。晴渝有可愛女兒,老公是日本人。若作為話題的一部分,也是滿吸睛的,但她就是很少提到。我真的很好奇,日本老公能接受一位這麼忙的妻子嗎?
「會啦,都常會吵架。可能我是台灣人吧。婆婆沒有以日本媳婦的標準來看待我,也會幫忙帶孩子。」
晴渝說著這些話時,我就想起一幕幕跟她共處時的情形。曾和她一起訪問湯咖喱店GARAKU,訪問時日本人說話中的話中有語她都捉得著,順著走。我們也曾試過周未時在同一地區偶遇,私下的時間她都由老公決定行程。

在GARAKU進行湯咖喱調理包之訪問
經營網路社群到一個地步,就是很難與私生活分開。例如說,外遊時,無論在公在私,我們都比常人更執著於拍照。這身邊人會覺得很煩吧?
「多少會有不理解。但我先生還是滿支持我去實現工作方面的事。也是因為結婚了,讓我決定留在北海道。」晴渝說。
事業上的成果,晴渝強調只有努力沒有偶然。可是,愛情就不一樣了。晴渝說,曾交過幾個日本男朋友,最後和日本人結婚還真的不是計劃之中。和先生的相遇和結婚生子,她說真的是たまたま(日文:偶然的意思)。原本,她和很多台灣年輕人一樣,只是想在日本賺取工作經驗,再回國就職,就是偶然結了婚,讓她更篤定在北海道發展事業。這麼多年來,許多台灣人嫁來日本申請永住或是歸化,就算她馬上可以,她都沒有著急,就是默默住滿十年交了十年稅,至今年才去申請及正式更新永住的簽證。
為了工作而學習,女孩到女子的轉變
晴渝是在2013年開設「台灣女孩的北海道生活」FACEBOOK專頁的。那時候,她是27歲,還未結婚,也未生小孩,作為「台灣女孩」一直分享著北海道的大小事情。久而久之,台灣女孩也成了一個品牌。
「臉書專頁真的要改名了。我也真的不好意思再說自己是女孩了。」她說。我覺得旁人倒是沒有很在意。
「我不怕別人問我年齡。現在有人說我像27﹑28歲我也不會覺得開心甚麼的,我反而會想,是我的言行不夠成熟讓你覺得年輕嗎?34歲,現在的我,感覺很棒。」晴渝說。
聽罷這一句,記憶又跳到兩年前。在狸小路一間昏黃的咖啡館內,我們第一次見面。晴渝說希望我可寫文章介紹她新出版的書。那一年,其實我也出版了北海道的書,雖然是不同類形的,卻沒想到也沒勇氣找晴渝來推薦。總有點不好意思,晴渝卻是這麼的坦然。
「哈哈我也記得。那時你看來就沒有很易親近,也是的,我們也算是有點對手關係吧。」她說。
怎麼能稱得上對手呢?我心暗道。明明就比我厲害多了。晴渝的視線是筆直的。面前看到一個目標,就直直的走過去。我笑:「還記得那時的你,還不會滑雪,現在都滑得比我好了。」
「都是為了工作呀。在北海道11年了,還真的兩年前才開始滑雪。我必須要會滑雪,才可跟北海道雪場溝通。以滑雪人的角度,建議雪場如何推廣行銷,為了工作業績才開始滑雪的。」晴渝說。

高澱粉質的吐司晴渝其實已戒掉了。
訪問是早上在森彥咖啡廳裡進行,坐下來時,我和晴渝都叫了一塊吐司。訪問快結束了,我看了看她面前的吐司,一口都沒吃過。我問:「要不要先吃一點啊?你應該還未吃早餐吧?」
「坦白說,最近戒了澱粉類的食物。雖然我也不算是名人,最近上雜誌或拍攝推廣影片機會比較多,也想上鏡的時候比較好看一點。現在都盡量去控制飲食。」她說。
「我身上的首飾,都是自己買來送給自己的。女孩或是要等人送,但我不需要,自己買給自己,喜歡用來穿搭,也當作自己工作辛苦的獎賞。」她說。

訪問當天晴渝配帶的耳環﹑手錶都是自己送給自己的獎賞。
女為悅己者容,這想法,還真的遠去很久了。時代女性,裝扮,是愛自己,不能更同意了。
在日本遇過很多台灣人,一路走來努力求上進到晴渝這個地步的,還真的沒遇過。最後,我問晴渝,是為甚麼這樣努力?為了家人?有養家壓力嗎?
「你說什麼,我是為了我自己。」
晴渝笑得開懷的說。
未來,還有什麼目標?
「坦白說,當然還要供房子的,也需要賺錢。但現在的我真的不是只為錢工作了。我會希望能在北海道的電視頻道有一個定期節目吧。」她說。
訪問後,晴渝也把專頁的名字由「女孩」改做「女子」。改名的那天,我收到了訊息。她說是從新出發。有追蹤晴渝臉書的朋友大概都看到了。黃晴渝,34歲,台灣女子,一如以往,全力以赴的繼續北海道發光發熱。

一次午餐造就了這次訪問的契機。也約定這季一起去滑雪!